这周写完了第三、四章,完成了五六七章的大体思路构建,下周大概就能写完全部(共七章)
写的时候发现自己思想的很多地方虽然已经有了成熟的观念,却很难以完善的逻辑和语言表达出来
不管是思想还是文笔都相当拙劣,写完第四章后反过头来看相当不满意,陷入了一小段时间的自我怀疑,虽然很快就走出来了,但还是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发出来
后来想一想,反正是为了以后回过头来看的东西,拙劣着反而更好
自我完善,任重而道远啊,实在是不足
话不多说,开始吧,感谢各位愿意看我这些牢骚
不得不承认,荒诞是没有其形象的。
它可以是一粒石子,一场雨,一粒飞向无辜者的子弹,反抗者手中的刀,也可以是国王头上的王冠。它可以是人,也可以是神,他没有形象,因而万物皆为其形象。正因为荒诞本就有无数面目,反而不害怕面目的推测了。
当然,质疑逻辑也要求我们质疑荒诞是否真的有无数面目,这样的质疑毫无止境,质疑意志所发起的事情是毫无意义的,必须有肯定的答复才能起步,在走到终点之前,唯有坚信其为正确才能走下去,尽管这一逻辑告诉我们没有终点。
所以,我们应该于此坚信,让我们先顺着荒诞的逻辑走下去。荒诞产生在意识之间,然后回过头来告诉质疑逻辑,它同为荒诞。
在这里,先让我们回到荒诞本身,从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事物上寻求一种不容忽视的根本原则。
我们无法为荒诞下一个准确的定义,走在人生的道路上,总有事物让我们觉得荒诞。人的意识在走向自己内部的道路上,荒诞自然应运而生。贯彻最简单的逻辑在生活上是走不通的,因此产生的矛盾恰为荒诞。但我们绝不能抛弃逻辑,否则包括荒诞在内的一切都会支离破碎。于是这种意识致使荒诞人偏离了生活,但不可能不生活,必须要想办法面对荒诞,他只有面对,其他一切办法都意味着退却,意味着他切于面对非人性的一切。有些事不和逻辑却有益处,而有些事情虽无易处,却符合逻辑,荒诞人要做的就是则后而避前。这是荒诞人所必须遵循的唯一规则。
至此荒诞人就得向质疑逻辑掀起反旗。荒诞人受够了质疑逻辑无止境的奴役,尽管荒诞还没有走到终点,甚至还未真正起步。至于逻辑,就是神,就是不合理。荒诞人并不能否认其,它却也无疑不能支持人活着,甚至不能肯定我们此刻讨论的成立。质疑逻辑主导的意识统治一切,而荒诞逻辑定要在此夺取主权。因此要做出“肯定”以及“否定”的回答,呼“我要”和我“不要”,而非质疑逻辑的“理应”。质疑逻辑和上帝并无不同,正因我们无法理解,我们才可能单方面的进行驳斥。其中必然不存在一定合理的逻辑,人类尚不具备理解未知的能力,便只能将其强行绑在解剖台上:意识的主导权固然不可否认,它此刻正执刀站在解剖台前;质疑同样不可遗弃,只有他能让我们在不同的道路上起步。关键在于悬在空中,说:“不可说‘是’也不可说‘否’。”的那只手,正是他扼住了前进人的喉咙,不叫人迈上前路。为何不可?不可同样不可!多么荒诞!荒诞逻辑对准了自己的目标,砍掉了那手,坐上了这一逻辑的王座,在自己的意识中宣告了自己的胜利。质疑逻辑同样在自己的意识中宣告了自己的永久胜利,可是有什么用呢:意识已经在荒诞逻辑的道路上起步了。
当然,杀死质疑逻辑并非是为了毁灭荒诞,我们要在其残骸中,寻求一些有必要的东西。意识的主导让我们不至于因他人的话走向异途;质疑的精神则指引我们寻求自己的道路,荒诞人固然不能遗弃它们。可那扼喉之手呢?真正被杀死的它又有什么?我们听到他生前的教诲:“再也没有任何真理了,只有事物的无数副面孔。”“世间万物没有名为意义的本质,我们的意志发现了事物,就赋予了其于我们而言的意义。”我们终于明白了,质疑逻辑说的倒是事实,我们固然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,关键在于其后,在于我们所看到的面孔,在得到否认之前就唯有坚信其是正确的,然后走下去,直到意识再次断定其为假,或是走到道路的尽头。这副面孔正是意识的真理。世界万物,皆有其真理,只取决于我们要肯定哪个真理。
于是,荒诞世界中,质疑逻辑变成了至信逻辑,与荒诞逻辑一并铺就了荒诞人的道路。
至于质疑逻辑?就让它待在思想的角落里继续质疑罢! |